传习录 31

【原文】

唐诩问:“立志是常存个善念,要为善去恶否”?

曰:“善念存时,即是天理。此念即善,更思何善?此念非恶,更去何恶?此念如树之根芽。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志到熟处”

精神,道德,言动,大率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

问:“文中子是如何人”?

先生曰:“文中子庶几‘具体而微’。惜其蚤死”。

问:“如何却有续经之非”?

曰:“续经亦未可尽非”。请问。良久,曰:“更觉‘良工心独苦’”。        

【注释】

1,从心所欲不逾矩,语出《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具体而微,语出《孟子  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何安?

3,文中子,即王通,字仲淹,号文中子,隋朝人。

4,良工心独苦,语出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已经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导读】

第一段分享的文章中,有重点,即“立志是常存个善念”

在以前分享的文章《致良知的途径》中,致良知的途径是立志-持志-存养。

在这段对话中,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笔者对致良知途径的阐述。

立志即是存善念,善念存,则心体明澈。

“立志者长立此善念”即是要持志,在生活工作中,保持这份善念。

此善念如树之根芽,也即是存养,树的萌发,生长有自然的规律,想要他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浇水施肥,对于心学,也就是要不断学习,格物,诚意,这些功夫都是存养良知的功夫,就是成就心学的必要养料。

第三段讲了文中子的事,文中子退仕后从事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课程,所以先生沉吟良久,感叹说用心良苦。也就是上篇文章分析的因时制宜。权变才能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