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24

【原文】

1

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

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2

澄问:“仁义礼智之名,因已发而有”。

曰:“然”。

他日,澄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性之表德邪”?

曰:“仁义礼智也是表德。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也,谓之性。主于身也,谓之心。心之发也,遇父便谓之孝,遇君便谓之忠。自此以往,名至于无穷,只一性而已。犹人一而已。对父谓之子,对子谓之父。自此以往,至于无穷,只一人而已。人只要在性上用功。看得一性字分明,即万理灿然”。

【注释】

象山,陆九渊,曾讲学象山,世称象山先生,字子静,自号存斋。

表德,语出《颜氏家训,风操》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此处之别称。

【导读】

儒学素来讲究四维,五伦,八德。名目,使用处各不相同,但是这些在阳明先生看来都是同一个性,即良知在不同地方的表现,不过名字不同罢了。

非常喜欢先生用的这段解释:对父谓之子,对子谓之父,犹一人而已。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在公司是同事,在家是父亲,在外是朋友。名称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同一个人,不过是应在了不同关系上而已。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知道心学是一个以不变(不变的是良知)应万变的经世之学,是让人心定气闲而又处理万事的妙方。

其实在生活中,各类鸡汤也罢,成功哲学也罢,或者正统哲学也罢,很多东西不过是一个道理的不同表象,读的通心学,自然不会被表象迷惑,自会自己动脑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