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02

【原文】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顶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凊定省之类,有许叫多节目。不知亦须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清,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欲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备注】

冬温夏清语出《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醒。

【解释】

此篇点明心即理,天下万物的事理只是发之于心,心想到了,做出了就是理,举个例子,在同事相处上,有人认为别人爱表现,在领导面前装勤快,或者善于巴结领导,自己是正人君子,不屑做此。其实发自内心的反省下,是你不愿意做,还是你根本就是没想到这么多,你是真的懒散。

这里王阳明用树根与树叶做了解释,各位需要好好体会。以后还会用到树根与树叶来解释,同一种东西可以解释不同的道理,说明这个东西是真理。

比如孝心,不是根据一定程序,一定的规范,你比照着做下来就是行孝,而是你发自内心的想行孝,那么你做的一切行为都会是真孝。

搞笑点说,不是ZF不行,是这届人民不行。这ZF就是你的心,这人民就是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