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38

【原文】

1、澄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闲思杂虑,如何亦谓之私欲”?

先生曰:“毕竟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寻其根便见。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何也?以汝元无是心也。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知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2、问“志至气次”。

先生曰:“‘志之所至,气亦至焉’之谓。非‘极至次贰’之

谓。‘持其志’,则养气在其中。‘无暴其气’,则亦持其志矣。孟子救告子之偏,故如此夹持说”。

【注释】

感而遂通,语出《易经  系辞上》。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

物来顺应 ,语出程颢(hao)《答横渠先生定性书》。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志至气次,语出《孟子  公孙丑上》。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告子,名不害。提出食色,性也。生之谓性等观点。与孟子性善之论多有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