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品读之在事上磨

传习录品读之在事上磨

未知 2017-2-18 21:48:28 400

来源于:互联网

大字 小字

: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养静,而不用克已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其实这样的情况我们经常遇到,当你没有经历事情的时候,你认为什么都能做,很多人都说我什么都能做,但实际上遇到事情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妥善地处理的。我们不是有纸上谈兵的例子,赵国的将领赵括在打仗之前夸夸其谈,什么排兵布阵都知道,别人与他谈如何打仗,都没有说得过他的,结果怎么样呢?在长平一战中输掉了赵国的精锐,赵国40万降卒全部被武安君白起给活埋了。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学历很高、文才很好,但办起事来就不行,而有的人话不多,办起事来却很有一套。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不能去逃避事情,去山中找一个偏僻的寺庙去安静一下,或者用其他方法寻求安静,但目的仅仅是要安静。王阳明说:你越要求安静、你就越安静不了。必须要用克己工夫 ,要求定而不是要求静。如果你是个安静的人,平时经历的事情很少,那么你能成功吗?肯定是不能的。如果平时不用克己工夫,遇到事情就会应付不了。一个人应当在事上磨炼,这样才能站得住脚跟,才能不管动静都能够定。

王阳明说:现在的人讲求修心,只是表面看起来平静,这样就会导致喜静厌动,甚至不做事情,只是静坐,内心的很多问题,只是潜伏下来,不能彻底根除,遇到事情就会爆发出来。所以要做的就是要去人欲、存天理。这样的话就能够做到定。而去人欲、存天理,并不是说你什么事情也不需要做,只要天天想着去人欲、存天理就可以了。你如果不去事情上磨炼、锻炼,那么遇到事情就麻烦了。在传习录中讲到一件事情:陆澄住在鸿胪寺的集体宿舍时,忽然有一天收到家里的来信,信中说他的儿子已经生病很严重。

陆澄于是忧愁烦闷,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王阳明说:这个时候正是用功的时候。这个时候不用功,平时讲那么多有什么用呢?人正是要在这个时候磨炼。父亲爱自己的儿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天理也有个适中之处,过分了就有私心。人在这个时候都认为天理要求我们应当忧心,所以一直忧伤,不知道停止。人的喜怒哀乐,大多数都是过的,很少有不及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材。我们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就必须在事上磨练。那么在事上磨练究竟是磨练什么呢?难道是去磨炼事情?难道是去磨炼他人?其实就像求理于心一样,我们磨炼的其实是自己的内心。就像有的人说所有的苦难都是上天对我们的磨炼而已。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恶其体服,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韧性,增益其所不能。

大家都很羡慕贵族,但真正的西方贵族其实都经过严格训练的,贵族更多时候并不是财产有多少,相貌有多帅气,而是他们的品质和行为,这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经过训练出来的。正如人人可以成为圣人一样,人人都是可以成为贵族的。

我们发现很多的人虽然经历困难,但却没有走向成功,这个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困苦,并没有修炼自己的内心。虽然经历过很多,但心还是以前那样的心,这样的人应该算是愚钝吧?也可能是志向未立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