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传习录》全译 书架
《传习录》全译

《传习录》全译

作者:王阳明
作品来源:互联网
创建日期:2017-5-20 23:12:11
已有 2854人次 读过此书

作品简介

【内容简介】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

王守仁的弟子徐爱自正德七年(1512)开始,陆续录下王守仁论学的谈话,取名《传习录》。正德十三年另一弟子薛侃将徐爱所录残稿及陆澄与他新录的部分一起在虔(今江西赣县)出版,仍名《传习录》。嘉靖三年(1524),南大吉增入王守仁论学书信若干篇,仍以原名在越(今浙江余姚境)出版。嘉靖三十三年,王守仁的弟子钱德洪就陈九川等所录《遗言录》加以删削,与他及王畿所录,编成《传习续录》,在宁国(今安徽境)出版。嘉靖三十五年,他又增加黄直所录的于《传习续录》中,在蕲川(今湖北境)重刻。隆庆六年(1572),谢廷杰在浙出版《王文成公全书》,以薛侃所编《传习录》为上卷,以钱德洪增删南大吉所编书信部分的8篇为中卷,以《传习续录》为下卷,附入王守仁所编《朱子晚年定论》,这就是《王文成公全书》本的《传习录》。

《传习录》的“传习”出自《论语》的“传不习乎”。全书包括了王守仁的主要哲学思想,上册曾经本人审阅,偏重批评朱熹增改的《大学》古本,反复阐述他的格物致知新说和心与理一、知行合一思想。中册为王守仁的亲笔,是晚年成熟时期的著作,提出了著名的拔本塞源之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心物合一、天人合一、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等思想。下册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解说他晚年各种思想比较具体,并记载他提出的“四句教”。全书是一部比较纯粹的哲学著作,在传播王守仁的思想方面起了主要的作用。《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作者小传】

王守仁(14721528),

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筑室会稽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他28岁中进士后在京师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并主考山东乡试。后因弹劾宦官刘瑾,谪为贵州龙场驿丞。正德三年时他发生重要的思想转变,以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于是背弃朱熹向外穷理的格物致知说,并在当地建立龙冈书院。贵州提学副使席书聘其主讲贵阳文明书院,他在此首次演讲知行合一说。不久,赦归为江西庐陵知县。

此后,历任南京刑部、吏部清吏司主事,南京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等职。正德八年至滁州督马政,讲学规模渐大,一度强调静坐,要求就思虑萌动处省察克治。正德十一年,升任南赣佥都御史,奉命镇压赣南农民起义。在军事镇压取得成功后,强调思想统治,重视教化,提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思想,使赣南的统治秩序得到恢复。这期间他在赣县修建濂溪书院,刻印古本《大学》,印发《朱子晚年定论》、其弟子薛侃出版了《传习录》。正德十四年他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六月,他奉旨督兵讨伐宁王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仅用35日即生擒宸濠。他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了经验,提出“致良知”的学术宗旨,认为这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若信得这三字,譬之操舟得舵。

50岁时升至南京兵部尚书。后退职回乡。晚年又总督两广军务,病死归途。遗著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

内容更新

现今的“王阳明热”其实只是“心灵鸡汤热”? 【卷下】第十九章:辗转刊行 【卷下】第十八章:一草一木皆有理(19) 【卷下】第十八章:一草一木皆有理(18) 【卷下】第十八章:一草一木皆有理(17) 【卷下】第十八章:一草一木皆有理(16) 【卷下】第十八章:一草一木皆有理(15) 【卷下】第十八章:一草一木皆有理(14) 【卷下】第十八章:一草一木皆有理(13) 【卷下】第十八章:一草一木皆有理(12)
共计:368 章节,点击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