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52

【原文】

侃去花间草。因曰:“天地间何善难培,恶难去”?

先生曰:“未培未去耳”。

少间曰:“此等看善恶,皆从躯壳起念。便会错”。

侃未达。

曰:“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侃)曰:“然则无善无恶乎”?

曰:“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

(侃)曰:“佛氏亦无善无恶。何以异”?

曰:“佛氏着在无善无恶上,便一切都不管。不可以治天下。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然“遵王之道,会其有极”。便自一循天理。便有个裁成辅相”。

(侃)曰:“草既非恶,即草不宜去矣”?

曰:“如此却是佛老意见。草若是碍,何妨汝去”?

(侃)曰:“如此又是作好作恶”。

曰:“不作好恶,非是全无好恶。却是无知觉的人。谓之不作者,只是好恶一循于理。不去,又着一分意思。如此即是不曾好恶一般”。

(侃)曰:“去草如何是一循于埋,不着意思”?

曰:“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

(侃)曰:“然则善恶全不在物”。

曰:“只在汝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侃)曰:“毕竟物无善恶”。

曰:“在心如此。在物亦然,世儒惟不知此,舍心逐物。将格物之学错看了。终日驰求于外,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终身行不著,习不察”。

(侃)曰:“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则如何”?

曰:“此正是一循于理。是天理合如此。本无私意作好作恶”。

(侃)曰:“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安得非意”?

曰:“却是诚意。不是私意。诚意只是循天理。虽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故有所念懥(zhi 愤怒)好乐,则不得其正。须是廓然大公,方是心之本体。知此即知未发之中”,

伯生曰:“先生云:‘草有妨碍,理亦宜去’。缘何又是躯壳起念”?

(先生)曰:“此须汝心自体当。汝要去草,是甚么心?周茂叔窗前草不除,是甚么心”?

【注释】

无有作好,语出《尚书   洪范》。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裁成辅相,语出《周易   泰卦   象传》。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行不著,习不察,语出《孟子  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伯生,即孟源,字伯生。

周茂叔,即周敦颐,字茂叔,别称濂溪先生。是程颢,程颐的老师。

窗前草不除,语出《河南程氏遗书》卷三。周茂叔窗前草不除,问之,云:与自己意思一般。